打击拒执!法院公安联动破局,让66万权益“落地有声”
“这笔钱能追回来,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!”
近日,申请执行人陈某某收到66万元执行款时难掩激动。这起历时两年半的股权转让纠纷执行案,在法院与公安的紧密联动下成功破局,让生效判决的权威在“最后一公里”得到充分彰显。
【判决生效却遇“执行难”,申请人权益悬而未决】
时间回溯至2022年,某区法院审理陈某某与刘某某股权转让纠纷案,判决解除双方铁矿项目转让协议,刘某某返还投资款50万元并支付资金占用损失。二审维持原判后,刘某某玩起“拖延战术”,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。
首次执行中,法院查询发现刘某某名下仅有数千元存款,比之50余万元的执行标的额无异于“杯水车薪”,案件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本。2024年,该案被交叉指定至铁山法院执行。承办法官立即重启财产调查,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对刘某某银行存款、网络资金、不动产、车辆、股权等财产的“五查”。然而,调查结果显示刘某某名下仍无足额财产,案件再次陷入僵局。
【关键线索牵出疑点,法院公安联动展开调查】
“判决成了‘空头支票’,这钱还能要回来吗?”申请执行人陈某某数度催问,言语间满是急迫无奈。沟通中陈某某向法院反映,刘某某可能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,这一线索立即引起承办法官高度重视。追查发现,刘某某曾将名下保险转移至其子名下,承办法官立即严肃约谈——在法律威慑下,刘某某将保险转回自己名下,其子已取走的款项也汇至法院一案一账户,为案件推进带来一丝曙光。
2025年4月,随着调查深入,更多证据显示刘某某通过他人名义隐匿财产、规避执行,涉嫌拒不履行判决、裁定罪。铁山法院迅速将相关线索移交,启动“法院+公安”联动打击拒执程序。区公安分局随即成立专项调查小组,与法院执行干警密切配合、协同作战,通过追踪资金流向、排查资产登记,逐步固定了刘某某规避执行的证据链。
【联动施压促和解,66万元执行款全额到位】
“拒执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,一旦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!”当法院与公安动起了真格,刘某某终于慌了神。在司法强制措施的强大震慑下,他主动展现调解意愿,承办法官当即抓住契机组织双方协商。经法院和公安共同协调,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:刘某某当场一次性支付66万元,涵盖全部投资款、资金占用损失及相关费用,这起僵持数年的“执行不能”案件终于解扣,得以实质性化解。
联动破局,权益归位,本案充分彰显了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犯罪的坚定立场。通过法院与公安机关的紧密协作机制,织就一张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的法网,有效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,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。铁山法院将持续保持打击拒执犯罪的高压态势,深化信息共享、联合查控、刑事追责等方面的协作联动,确保每一份生效裁判文书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,让司法权威在每一个案件中得到充分彰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