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本逗号,执行续章

铁山法院“终本清仓”专项行动纪实

来源: 执行 第111期 时间:2025-09-25 17:42:22

“案件虽然‘终本’了,但我们的努力永远不会‘终止’。”这是铁山法院执行干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近日,铁山法院开展“终本清仓”专项行动,集中攻坚执行积案,用实际成效兑现司法承诺,让裁判文书上的权利真正转化为群众手中的实惠。

【案例一:“消失”的被执行人】

20250925-1-1.jpg

“躲得过一时,躲不过法律的追究。”面对刑事追责时,被执行人吴某、姜某发出感慨。

2017年,吴某、姜某及某物业管理部向盛某借款39万余元,逾期未还被诉至法院。判决生效后,三人非但不履行还款义务,反而在执行阶段玩起“消失”——既不申报财产,也不配合调查,执行查控系统一度显示其名下“无财产可供执行”,案件陷入停滞。

执行干警并未就此放弃,通过细致排查,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:吴某、姜某为逃避债务,将服务部170万元拆迁补偿款委托姜某之子代收,并很快以现金方式提现转移,意图逃避债务。

“这是典型的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,涉嫌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!”铁山法院果断亮剑,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。在刑事追责的强大威慑下,吴某、姜某主动现身法院,一次性支付13万元现金,并就剩余款项达成明确的和解协议。“拒不配合”到“主动履约”,法律的刚性利剑,成功打通了权益兑现的“堵点”。

【案例二:“两次终本”与“一执到底”】

20250925-1-2.jpg

“以为换个法院执行,就能不了了之,没想到法官还是找到了我。”刘某的侥幸心理,最终在法院的执着追查下破灭。

2022年,陈某与刘某股权转让纠纷一案,经一审、二审判决,刘某需返还陈某50万元本金及利息。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因查无财产线索,先后在原法院和铁山法院两次终本。但申请执行人陈某的诉求,始终牵动着执行干警的心。

干警们重新梳理案件脉络,将调查重点转向刘某的家庭财产往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们发现刘某在诉讼期间,曾出资为妻子、儿子及案外人在海南购置房产,还在执行阶段将名下保单转移至儿子名下——看似“无财产”,实则在恶意转移资产。

铁山法院立即将刘某涉嫌拒执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。面对法律的刚性和威严,刘某主动联系陈某协商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完毕。“两次终本”到“全额执毕”,执行干警的“不放弃”,让胜诉权益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
【案例三:司法温情暖“孝”心】

20250925-1-3.jpg

“钱都用来给父亲办后事了,这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后一点孝心,凭什么还要还债?”在铁山法院“终本清仓”行动中,一起情法交织的继承债务纠纷显得格外特殊。

申请执行人谢某与被执行人邓某甲民间借贷一案,因邓某甲去世且无可供执行财产,案件于2021年终本。2025年,谢某发现邓某甲之女邓某乙领取了其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额3.2万余元,遂申请追加其为被执行人。邓某乙辩称该款已用于支付丧葬费用,并提交了5.8万余元票据。

面对孝道与法理的冲突,承办法官准确把握法律界限:继承人须在继承的遗产价值范围内清偿债务,必要丧葬支出不能完全对抗法定清偿义务。法院裁定追加邓某乙为被执行人,在其继承的3.2万余元范围内承担责任。

裁定后,法官注重情理法融合,耐心释明继承权利义务对等原则。最终,邓某乙主动将款项支付至法院账户。“争议不解”到“主动履行”,法院的“明法理、讲情理”,让司法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

【结语】

一纸判决,千钧重量;积案清仓,亦是民心回暖。“终本清仓”行动背后,是执行干警日夜兼程的查人找物,是与失信者斗智斗勇的坚定决心,更是司法为民誓言的不渝坚守。下一步,铁山法院将继续保持执行高压态势,不断完善“终本”案件动态管理长效机制,以永不收鞘的执行利剑,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,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权威的殷切期盼。